当前位置:书本网>穿越小说>世子稳重点> 第679章 告祭太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9章 告祭太庙(1 / 2)

第679章告祭太庙

汴京城市井民间沸沸扬扬,满城百姓商人都在欢庆朝廷收复燕云。

此时的延福宫门外,无数朝臣聚集,朝臣们脸上笑意盎然,哪怕是平日互相不对付的政敌,今日此时也是热情地招呼寒暄,仿佛完全放下了昔日的恩怨。

河间郡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消息,朝臣们自然是听说了。

天大的喜事,今日此时,无论新党旧党,无论任何政见,无论多大的恩怨,在这个天大的消息面前似乎都已变得不重要了。

百年耻辱,百年憋屈,百年执念,随着收复燕云的消息入京,喜气已然覆盖了一切不合时宜的争斗,猜疑和恩怨。

至少是暂时覆盖了。

今日,大宋官家要告祭太庙。

大宋的太庙其实并不在汴京城内,它在应天府,即后世的河南商丘。

但汴京延福宫里也设有太庙。

今日虽是国朝大喜,但皇帝实在不自由,不可能离开汴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告祭,于是这次告祭只能在延福宫的太庙举行。

朝臣们聚在宫门外,一脸喜意地互相招呼寒暄,然后高声议论宋辽战事,以及收复燕云后的种种繁杂事务。

这时一辆马车驶来,马车在宫门数百步外停下,车夫将马车上的人搀扶下来,赫然竟是一个大胖子。

大胖子下马车都费劲,一脸气喘吁吁的模样,宫门外的群臣见到这个胖子后,气氛陡然一静。

随即群臣如见到血的蚊子似的,立马热情地扑了上去,纷纷主动朝他行礼问候,口称“楚王殿下”。

大胖子毫无疑问是楚王赵颢,他被宫里的人临时传诏赶来延福宫,朝廷收复燕云的消息,赵颢在王府里已听说了,大喜之余听说今日官家格外恩典,令他在太庙前宣念祭文,赵颢还是大吃一惊。

这差事可是不一般,宣念祭文的人往往代表着他在朝堂里的分量。

以往宣念祭文的朝臣,要么是当朝宰相,要么是宗正寺卿,有时候官家也会亲自宣念,总之,当着君臣的面念祭文,一定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没想到今日居然轮到赵颢宣念祭文了。

当然,赵颢很清楚官家为何给他这个差事。

不过是父凭子贵罢了。

这桩泼天盖世的功劳,是他儿子赵孝骞立下的,让他这个父亲宣念祭文,不正合适吗

再说赵颢也是大宋赵氏皇族贵胄,由他亲自告祭祖宗,也算对赵氏先祖的一番孝心了。

太祖赵匡胤得国不正,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江山,赵家人约莫也知道不光彩,于是从此不再提什么“忠君”的口号,毕竟赵家人自己都做不到,也就不强求天下人了。

所以自大宋始,儒家和朝廷便开始提倡“以孝治天下”,“忠”字是绝口不提。

你以为是朝廷不想提吗

是没脸提啊。

今日赵煦告祭太庙,楚王赵颢宣念祭文,与赵家祖宗们分享收复燕云的荣耀,这便恰好合了“孝”这个字。

宫门打开,满朝文武整理衣冠,列队鱼贯入宫门,直赴太庙。

延福宫的太庙位于西面崇孝门内,文武百官到达后,见赵煦穿着黄袍已等候。

今日的太庙四周旌旗飘扬,禁军林立,道僧跪坐太庙两侧,念诵经文,太庙门外广场正中的社稷大鼎内,正燃着袅袅柱香,场面庄严肃穆,令人敬畏。

百官站在太庙前,神情也不自觉地严肃起来,人人垂手肃立,表情虔诚。

告祭太庙的仪式开始。

礼部官员筹办仪式,翰林院编修才子临时撰写一篇团锦簇的祭祖骈文,楚王赵颢穿着亲王朝服,肥胖的身躯站在太庙前,手里握着那篇祭文,此刻的他仍是一脸懵逼。

人在王府,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拎到太庙前念祭文。

家人们,谁懂啊,真的好突然啊,换地图太快了。

迎着赵煦和百官们的目光,赵颢硬着头皮一字一字大声念诵祭文,念得有些磕巴,声调抑扬之处明显也有些不对,甚至还念错了字。

百官目光古怪地盯着赵颢,人群鸦雀无声,但很多人的眼神却带了几分嘲讽的笑意。

听说这位楚王殿下不学无术,却常常喜欢附庸风雅,平日里吃喝嫖赌俱全,却偏自诩风流文士,喜欢往文人堆里凑。

今日看来,汴京传闻不虚,这位楚王殿下的成色,大约便是这样了。

许多人的目光嘲讽,赵颢却浑然不觉,念祭文的状态越来越好,念错了字也丝毫不慌,只要我自己不承认念错字,那么这个字就不是错的。

是通假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