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六级光明之树可以为安义带来的科技水平,他也已经查看过了。
安义发现,六级光明之树的科技水平,大约相当于地球1980年的科技水平。
这个级别的科技水平相比于二战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不过这个时间的科技水平,却没有到安义认知的最高级别。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精确打击。
全球定位系统成型的时间是地球20世纪九十年代,而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这个概念才刚刚提出。
而且在1980年这个时间点,精确制导打击也才刚刚出现。
这么说吧,在1980年之前,人类进行战争的主要方式依然是依靠足够的火力投送以及近距离制导。
真正百发百中的远距离制导,要在1980年之后才开始逐步成型。
而且1980年,计算机科技虽然有了进步,开始逐渐的小型化,电子化,但是此时计算机科技的又一次革命才刚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说,1980年这个时间线精确制导打击还无法满足要求,但是相比于二战这个时间线,1980年拥有的科技水平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就比如说拿穿甲弹来说吧,在二战时期,得益于强烈的甲弹对抗需求,穿甲弹的演变可谓是日新月异,被帽穿甲弹,风帽穿甲弹,亚口径穿甲弹层出不穷,但是,此时穿甲弹的主要穿甲方式依然是依靠足够的威力“桶”穿装甲。
而在二战之后,一种新型穿甲弹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穿甲作战模式,那便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这种像针一样的穿甲弹,拥有的穿甲能力超过了以往的各种传统穿甲弹。
尽管在二战晚期,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已经开始初露雏形,但是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因此也只是作为一种实验性弹种存在。
可是在二战后不久,由于冷战的降临,东西方两个超级政权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军备内卷,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便开始迅速完善。
在二战时期,坦克主炮穿甲能力上百毫米,便已经算是惊人的了,可是在二战之后,坦克主炮穿甲能力三四百毫米都算是极其普遍正常的。
当然,相比于二战时期,二战后,科技进步带来的不单单是武器威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体系化作战的逐步完善,就比如说通讯系统。
卫星的出现使得侦查通讯的普及度开始迅速提升。
这个的时候,让军队每一个班级作战单位都拥有一件通讯设备,不再是一种痴心妄想的行为。
通讯技术的进步代表着沟通的迅速完善,同时各种系统性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类武器在杀伤效率上迅速提升。
可以说,二战之后,常规武器威力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加,增加的只是武器的杀伤效率。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