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依旧笼罩着忻口战场,炮火的余烬在风中摇曳,似是疲惫战士们将熄未熄的意志。
傅作义在指挥部内紧盯着作战地图,红蓝交错的标记如蛛网般缠绕在忻口一带,局势依旧严峻。就在这时,通讯兵匆匆跑来,带来了汤恩伯的紧急电报。
傅作义展开电报,“第一集团全到,南京险难再派”几字映入眼帘,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汤恩伯率领的第一集团军虽已全部抵达,但南京方面却明确表示难以再增派援兵,这意味着他们只能依靠现有的兵力,在忻口与日军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
此时,董其武再次返回指挥部,他的军装上沾满了鲜血,不知是自己的还是战友的,脸上满是疲惫与焦急。“司令,左翼防线虽然暂时稳住,但战士们伤亡惨重,弹药也所剩不多了。如果日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很难再支撑下去。”董其武的声音沙哑,透着深深的无奈。
傅作义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汤恩伯的第一集团军已经到了,可南京那边无法再派援军。我们只能靠自己,重新整合兵力,加强防御。你去通知各部队,立刻清点人数和弹药,将伤员尽快后送治疗。”
董其武刚领命而去,高炮旅旅长匆匆赶来。他满脸忧虑地说道:“傅司令,经过刚才的空战,我们的高射炮也有几门受损,弹药消耗很大。而且,日军似乎已经摸清了我们的部分部署,接下来的空袭肯定会更加猛烈和精准。”
傅作义沉思片刻,说道:“把受损的高射炮集中起来,尽快组织人手抢修。弹药方面,优先保障重点防御区域。另外,改变高炮阵地的部署,让日军摸不清我们的规律。”
与此同时,汤恩伯率领第一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了忻口附近。汤恩伯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战场,眉头紧皱。他心中虽然对这场战役的艰难有所预估,但实际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在与傅作义会面后,两人开始商讨作战计划。傅作义详细介绍了目前的战场局势,日军的进攻重点以及我军的薄弱环节。汤恩伯却显得有些傲慢,他说道:“傅司令,我第一集团军战力强劲,此次前来,定能扭转战局。我建议主动出击,直接向日军发起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傅作义耐心解释道:“汤将军,目前我军兵力有限,且经过连日苦战,战士们疲惫不堪,主动出击风险太大。我们还是应该以防守为主,寻找机会再进行反击。而且,日军的装备和兵力都占据优势,他们肯定在等待我们出击,然后利用其火力优势进行围歼。”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就在这时,侦察兵传来紧急消息,日军在正面防线又增派了大量兵力,同时,有迹象表明他们正在调动装甲部队,很可能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总攻。
这个消息让两人停止了争论,傅作义果断说道:“当务之急是加强正面防线的防御,汤将军,还请您的第一集团军迅速支援正面阵地。我们必须挡住日军的这次进攻,否则忻口防线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汤恩伯虽然心中仍有些不情愿,但也明白当前局势的严峻,只好点头答应。他立刻返回部队,开始部署兵力。然而,在第一集团军的调动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部分部队对地形不熟悉,在行进途中迷失了方向,导致增援速度缓慢。
日军察觉到了我军的部署调整,提前发动了进攻。猛烈的炮火如雨点般落在我军阵地上,大地都在颤抖。日军的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疯狂地向我军阵地冲来。正面防线的战士们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拳头,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傅作义在指挥部内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他不断地向各部队下达命令,要求他们死守阵地。而此时,他又收到了一个坏消息,晋绥军某部因为弹药短缺,竟然擅自撤离了部分阵地,导致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傅作义愤怒不已,他立刻派督查队前往该部,要求他们立刻返回阵地,否则军法处置。同时,他紧急抽调其他部队填补缺口。然而,日军已经发现了这个缺口,他们集中兵力向缺口处猛攻,试图一举突破我军防线。
在这危急时刻,汤恩伯率领的第一集团军终于赶到了战场。他们迅速投入战斗,对日军进行阻击。汤恩伯亲自在前线指挥,他大声喊道:“弟兄们,给我狠狠地打!不能让小鬼子前进一步!”第一集团军的战士们士气大振,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经过一番苦战,我军终于暂时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土地。傅作义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悲痛万分。
他知道,这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守住忻口,为国家和民族争取生存的希望。而此时,在战场的暗处,日军又在谋划着新的阴谋,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