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构想破困局,硝烟之中探新途
日军的攻势如潮水般退去,战场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与血腥气,残阳如血,将满目疮痍的阵地染得通红。
李云龙满身尘土,脸上还挂着未擦净的硝烟,他带领敢死队成功端掉日军炮兵阵地后,疲惫却又带着几分得意地回到指挥部。此时的指挥部内,汤恩伯正对着地图眉头紧锁,作战参谋们在一旁忙碌地统计着伤亡数据和弹药消耗。
李云龙大步跨进指挥部,随手将帽子往桌上一扔,扯着嗓子说道:“汤司令,这次小鬼子虽然被打退了,但咱们也伤得不轻啊!照这样打下去,就算能守住阵地,弟兄们也得折损大半。”
汤恩伯抬起头,目光在李云龙身上停留片刻,叹了口气道:“我何尝不知,日军这次动用了不少精锐力量,咱们能守住已是不易。”
李云龙搓了搓手,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凑近说道:“汤司令,我这一路上就在琢磨,咱们能不能组建一支坦克装甲部队?您想啊,小鬼子靠着那些坦克横冲直撞,咱们要是也有这玩意儿,不就能以牙还牙了?到时候在战场上,咱们的机动性和火力都能大大提升,打鬼子也能更轻松些。”
汤恩伯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眉头皱得更紧:“李云龙,你想得倒是美!组建坦克装甲部队谈何容易?且不说咱们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坦克,光是操作坦克的技术人员,咱们上哪儿去找?还有后续的维护、保养、弹药供应,哪一项不是难题?”
李云龙却不服气,梗着脖子说道:“汤司令,办法总比困难多!资金方面,咱们可以向上面申请,或者想办法筹集;技术人员,咱们可以从部队里挑选年轻机灵的战士,送到专业的地方去培训。至于维护保养,咱可以请外国专家来指导,或者俘虏几个小鬼子的技术兵,让他们教咱们。我就不信,咱们中国人还摆弄不了这铁疙瘩!”
汤恩伯看着李云龙那副信誓旦旦的模样,心中虽然有些动摇,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知此事的难度,不禁摇了摇头:“李云龙,你说得轻巧,这些事情没有一样是能轻易解决的。而且,组建装甲部队需要高层的支持,不是咱们说干就能干的。”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时,716团团长王铁山和386团团长周卫国走了进来。经过这场战斗,他们对李云龙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此时听到李云龙关于组建装甲部队的提议,两人对视一眼,也来了兴趣。
王铁山挠了挠头,说道:“李云龙,你这想法倒是挺新鲜。要是咱们真有了坦克装甲部队,以后和小鬼子打仗,可就不用再像现在这样被动挨打了。”
周卫国也附和道:“是啊,不过汤司令说得也对,这其中的困难确实不少。但咱们可以先做个计划,说不定能说服上面。”
李云龙见有人支持自己,更加来了精神:“汤司令,您看,两位团长也觉得可行。咱们先成立一个筹备小组,把具体的方案做出来,再向上级汇报。要是能争取到支持,咱们就干!这可是提升咱们部队战斗力的大好机会,错过可就可惜了。”
汤恩伯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有信心,那就先成立一个筹备小组,我担任组长,李云龙、王铁山、周卫国担任副组长,再挑选一些懂技术、会管理的军官加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难度极大,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李云龙大喜过望,连忙说道:“放心吧,汤司令!只要您点头,剩下的事儿包在我们身上!”
接下来的几天,筹备小组成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深入研究日军坦克的性能和作战特点,收集国内外装甲部队建设的资料,同时对部队内部进行摸底,挑选合适的人员。李云龙更是亲自带头,每天跑前跑后,与技术人员探讨坦克的操作和战术运用。
然而,困难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在资金申请方面,上级以物资紧缺为由,只给了极少的拨款;在人员选拔上,许多战士虽然热情高涨,但缺乏基础的机械知识,培训难度极大;就连收集到的资料,也大多是一些陈旧的内容,对实际建设帮助有限。
面对重重困难,王铁山有些泄气:“老李,这事儿怕是难办啊!咱们啥都缺,拿什么组建装甲部队?”
李云龙却拍了拍王铁山的肩膀,说道:“老伙计,别灰心!越是困难,咱们越得坚持。资金不够,咱们就自己想办法筹集;人员基础差,咱们就加大培训力度。只要有决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就在筹备小组陷入困境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一支溃败的日军小队在撤退途中,遗落了一辆受损的坦克。李云龙得知后,眼睛一亮,立即带着人马前往寻找。当他们找到那辆坦克时,发现虽然坦克受损严重,但主体结构基本完好。
李云龙兴奋地围着坦克打转:“好家伙,真是天助我也!有了这玩意儿,咱们的培训就有实物了,还能研究研究怎么修复它。说不定,这就是咱们装甲部队的‘开国元勋’!”
看着李云龙那副斗志昂扬的模样,王铁山和周卫国也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决定,以这辆坦克为起点,继续朝着组建坦克装甲部队的目标前进。而此时,日军在经历了失败后,也在谋划着新的进攻,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