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峙岳:弟兄们我决定了,分兵突击
雁门关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空气中仍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与硝烟味。
陶峙岳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前,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眉头紧锁,手中的望远镜反复扫视着日军可能的驻扎区域。
战后的总结会议在帐篷内召开,油灯昏黄的光摇曳不定,映照着将领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陶峙岳缓缓开口:“这次雁门关之战,我们凭借地形和兄弟们的英勇,击退了日军。可大家都清楚,日军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必然在谋划更大规模的反扑。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守,得主动出击!”
一位年长的将领面露担忧:“将军,主动出击虽好,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们贸然行动,风险太大。而且分兵突击,兵力分散,一旦被日军各个击破,后果不堪设想。”
陶峙岳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在几个关键位置圈画:“正因为日军自大,觉得我们只会守,所以我们更要出其不意。你们看,日军在周边设立了多个据点,相互呼应却也存在空隙。我们分兵突击,就是要利用这些空隙,打乱他们的部署。”
年轻将领王峰眼神一亮:“将军,您是说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日军防守薄弱的据点?”
陶峙岳点头:“没错!我们先派出侦察兵,详细摸清各个据点的兵力、火力配置和防御工事。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成若干小队,从不同方向发起突袭。只要能成功拔掉几个据点,不仅能缴获物资,还能极大打击日军士气。”
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刻行动起来。侦察兵们乔装打扮,深入日军占领区。他们有的扮成商贩,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在日军据点附近转悠;有的装作农民,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实则暗中观察。
其中一队侦察兵由李宏伟带领,他们来到距离雁门关三十里的一个小镇。这里有一个日军小据点,驻扎着五十余名日军和上百名伪军。李宏伟等人在镇外的破庙中稍作休整,夜幕降临后,他们悄悄摸进小镇。
小镇上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灯火。李宏伟带着队员们避开日军的巡逻队,来到据点附近的一户人家。这家人是抗日义士,早已和我军取得联系。通过他们,李宏伟得知据点内日军每天晚上都会放松警惕,大部分士兵在据点内喝酒、赌博,只有少数人在门口站岗。
李宏伟将情报迅速传回。陶峙岳收到情报后,立刻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挑选了三个精锐连队,分别由王峰、张雷和赵虎带领,准备在深夜发动突袭。
行动当晚,月光黯淡,乌云密布。三个连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向日军据点逼近。王峰带领的连队负责主攻,他们摸到据点围墙外,用绳索悄悄爬上墙头。一名日军哨兵发现了异常,刚要发出警报,就被王峰手起刀落,解救了性命。
连队顺利进入据点,朝着日军的营房冲去。此时,日军大多已睡下,只有几个士兵在喝酒聊天。突然听到枪声和喊杀声,日军顿时乱作一团。王峰大声喊道:“杀!一个都别放过!”战士们端着枪,勇猛无比,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日军。
张雷带领的连队负责切断日军的退路,他们在据点后方设下埋伏。当日军试图逃跑时,立刻遭到猛烈攻击。赵虎的连队则负责阻击可能前来支援的日军。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凭借精良的装备进行顽强抵抗。但我军战士们士气高昂,勇猛无畏。一名战士在冲锋时被子弹击中腿部,他忍着剧痛,继续向前爬,拉响手榴弹,与几名日军同归于尽。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据点内的日军和伪军被全部歼灭。战士们迅速打扫战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粮食和药品。陶峙岳得知首战告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与此同时,日军也得知了据点被端的消息。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立刻调集兵力,准备对我军进行报复性攻击。陶峙岳早有预料,他命令各部队迅速撤离,分散隐蔽,等待日军的到来。
当日军气势汹汹地赶到时,只看到一片空荡荡的据点。他们恼羞成怒,在周边村庄烧杀抢掠,妄图引出我军。陶峙岳在暗处观察着日军的一举一动,他知道,日军的愤怒和急躁,正是我军再次出击的好时机……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