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穿越小说>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番外第6章 举证刘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第6章 举证刘瑾(1 / 1)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二,早朝卯时三刻,奉天殿檐角铜铃随北风轻响,殿内烛火将「正大光明」匾额照得泛黄。朱厚照按剑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丹墀下的刘瑾——此人今日穿了绣着「火德」纹的绯色官服,腰间玉带扣上的星君浮雕泛着冷光,与昨日永寿宫炭盆里的金镯残片如出一辙。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尖着嗓子喊道。

刘瑾上前一步,紫髯微动:「陛下,昨儿有御史弹劾老奴……」

「御史弹劾的是「火德铜私售蒙古」,」朱厚照截断道,「刘卿可知,宣府边军因用了你的铜料,火铳哑火率达七成?」他抬手示意张忠,后者捧出验铜片与密信,「这是刘卿与蒙古人的「火德星君显灵」凭证——证人周洪谟已在诏狱招供,供词里可没少提你的「星君道场」。」

殿内哗然。刘瑾扫过密信,瞳孔骤缩——那字迹分明是他心腹的笔迹,而周洪谟的供词副本已赫然在列。「陛下明鉴!这定是……」

「是否伪造,验过便知。」刘娘娘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她今日未戴凤冠,只别了枚铁锚形银簪,赤金翟衣袖口露出半截松烟墨染过的验铜布,袖口隐约可见「锚链-螺旋纹」暗绣——那是王巧儿昨夜紧急改良的「双螺旋验铜标记」。

她抬手示意宫女呈上铜锭,指尖划过锭面:「诸位大人看好了——此铜锭来自刘瑾私窑,用的是「火德验铜法」的朱砂掩铅术。」说着将松烟墨粉撒在铜锭断裂处,轻轻一吹,青斑如霉菌般迅速蔓延,「但按尚工局新制「双螺旋验铜法」……」她取出王巧儿连夜赶制的三棱镜片,对着烛火调整角度,铜锭内部的铅砂颗粒在多重反射下显形,如繁星散布,「铅砂含量五成二,且含景德镇细瓷粉助燃——此等毒铜若铸炮,必成哑火炸膛之患。」

杨廷和出列,展开《匠作条陈》:「陛下,刘娘娘所用「光影辨铅法」,实乃《梦溪笔谈》「水漂法」之改良,与《郑和工器谱》「锚链验铜」术相通。」他特意展示附图,图中双螺旋纹路与废窑厂「龙骨纹」如出一辙,「昨儿废窑厂试铸「宝船龙骨火铳」,用此验铜法确保铜料纯度过九成,射程达三百零五步——此乃匠人王巧儿实测数据。」

刘瑾额角渗汗,忽然指向刘娘娘:「陛下!她与铁锚会勾连,私刻「工」字火漆印!」

「不错,」朱厚照摸出铁锚形火漆印,「这印由匠人王巧儿设计,内藏双螺旋验铜暗纹。」他掷出尚工局加急密报,「山西阳城铁厂用此印验铜,已截获刘瑾私运废铜五千斤——每斤铜料皆有匠人刻名、火漆留痕。」

殿内响起低低的惊叹。刘瑾望向丹墀下的匠人代表牛二虎,后者袖口的铁锚纹补丁已换成「工」字火漆印,正是废窑厂「铁锚会」改制后的新徽记。

礼部尚书王琼硬着头皮出列:「即便验铜属实,匠人干政……」

「王尚书可知,」刘娘娘展开《火德火器秘录》,内页夹着王巧儿的《螺旋纹张力计算稿》,「废窑厂匠人改良的「龙骨火铳」,闭锁装置弹簧张力精确至九斤四两——此等算学造诣,难道比士大夫的「之乎者也」低贱?」她忽然取出燧发装置模型,「此装置经匠人王巧儿校准十七次,误差小于三分,敢问王尚书,您写《礼经注疏》时,可曾这般精细?」

王琼哑口无言。朱厚照趁机道:「朕意已决:设考工院,隶礼部,命李东阳兼领院事,匠人王巧儿为验铜女史。」他指向牛二虎,「今擢升匠人牛二虎为尚工局铸铜监丞,专司火器质检。」

刘瑾见势不妙,忽然叩头:「陛下若信匠人,老奴愿辞去东厂职务……」

「辞得好,」朱厚照轻笑,「但周洪谟供出的十万斤铜料去向,刘卿还没说清楚。」他掷出晋商账本,「河间府李记铜坊私铸火德铜,每斤含铅砂八两,你敢说不知情?」

账本摔在刘瑾面前,他望着熟悉的笔迹,忽然想起昨夜周洪谟在诏狱的惨叫——那曾是他最信赖的「火德」喉舌,如今却成了咬向他的利刃。

「锦衣卫,」朱厚照缓缓起身,「带刘卿去诏狱,与周洪谟当面对质。」

刘瑾被拖走时,玉带扣上的星君像磕在金砖上,碎成两半。刘娘娘望着那碎片,想起废窑厂匠人说的「锚链九炼,可铸神器」——神权的碎片,终究抵不过匠人手中的锻锤。

早朝散时,杨廷和留到最后,望着刘娘娘袖中的三棱镜片:「娘娘的「镜子」,竟能照见铅砂纹理。」

「此镜由废窑厂匠人熔宝船锚链所铸,」她摸出王巧儿给的应力计算稿,「匠人说,这叫「光影透铅」,比松烟墨更锋利。」她望向殿外正在竖立的「工」字旗,旗面绣着废窑厂的「龙骨纹」,「往后的朝堂,该让匠人用算盘说话了。」

朱厚照在偏殿换下龙袍,摸出书包里的《西洋火器图说》,内页夹着王巧儿的「螺旋纹改良图」。他忽然想起废窑厂雪夜,巧儿眉心间的墨渍与现代图纸的激光切割线重叠——原来五百年的时光,不过是匠人掌心的一道老茧。

雪停了,考工院方向传来「龙骨火铳」试射的轰鸣。朱厚照望向窗外,见刘娘娘正与牛二虎核对验铜数据,她的赤金翟衣下摆扫过积雪,露出内衬的「工」字暗绣与废窑厂「铁锚」徽记交织。他忽然轻笑,原来「锚凤共生」的火漆印,早已在匠人的炉火中,锻成了大明的新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