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何止是你赫连侍郎与张公同心,我等亦同心张公矣!
本来还觉着妖妇就算诸恶俱犯,但也诚如梅公绝笔所书‘凤冠曾戴两朝’,好歹先为皇后、再为太后,应该得个体面或是死后哀荣,以此彰显天家威严的朝臣,恨不得啪啪几巴掌抽打一盏茶前这样想的自已。
还是那句固有的唐初观念,‘刑不上大夫’,难道还要一板一眼的上升到已故的太后吗?
妖妇如此猖獗,怎能不一板一眼的上升,还要她死后得哀荣!
她,做,梦!
史官另起一页,屏住呼吸、奋笔疾书,写道:妖妇弥留之际,犹施诡谋,竟乞无字碑。此效抹杀李唐勋业故伎,欲销弭毕生诸恶于无形……
赫连孛稍顿,深吸一口气,似是在平复方才太过慷慨略显失态的情绪,他的声音从激昂转为沉肃,继续说道,
“《尚书》有云‘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今焚其浊躯以净秽气,正如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天宁百姓见圣火起,皆焚香祝曰‘昊天降祉,涤荡妖氛’,何惶惧之有?”
确实,若不是心中有鬼的人,他见罪人被杀,畏惧什么?
菜市口一天天围着的百姓还少吗?
张柬之越琢磨、越觉着自已果然还是太保守了,他先前的那番劝诫之话与他曾经嗤之以鼻只会照本宣科、认死道理的‘迂腐固执学究’又有何异?
让别人认可自已的观点输出,是一门学问。
赫连孛跟在李唯、李老身边耳濡目染所能学到的,自然比跟在伪周女帝身边以保命为第一前提的朝臣多太多。
况且本身,赫连孛就是一个因极其崇尚汉学、做梦都在想着入主中原而自学成才的极特殊狠辣个例。
这番观点输出,也该到了它收尾的地方。
赫连孛再次引经据典做总结道,
“昔汉文废肉刑而天下称仁,今陛下施火刑而兆民沐德。
臣尝闻《管子》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陛下以龙裔之尊犹守宪章,此正《贞观政要》所谓‘法之所行,自贵者始’。
臣等得逢圣主,敢不额手称庆?”
好家伙!
《贞观政要》你竟然也研学!
大部分于玄武门前的朝臣,本来只是对这有些学识的朔丹面孔老叟略带敬佩之意,可现在就都不自觉地觉得,赫连侍郎生来就该是大唐儿郎啊!
怪不得陛下能封你为门下侍郎,原来肚子里是真有东西。
由此及彼,思维发散远的朝臣,甚至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已狡辩道:
虽说君子一言九鼎,但我这不是心里先想想?
旧朔丹出身的皇后,许也不是什么简单之辈,出身……再仔细一想,其母族可是宇文氏啊……
宇文宇文……真不好说啊……
新帝登基,原因妖后作践而得来的草原妻做不做得皇后这话是一定要说的。
但……那也不该是他们开口,明哲保身,使那些不怕死的探探路吧。
可别图一下子的嘴贱与眼皮子浅,把这起早贪黑的玄武门之功搞丢了。
观陛下言行,若这名草原公主真如三年前于大殿之上狺狺狂吠的大公主一般,咱们陛下恐是早就丧妻了……
这般想着,大家也都收敛起政变事成以后的狂妄和欢喜,收敛起了方才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怒发冲冠,熟练的控制好了情绪,转换成了一如既往的冷静矜持模样。
于节气他们为李唐尽忠,听不得李唐陛下受如此之委屈。
可于利益他们为自已的仕途而算计,他们如今比起世家只是更有底线,且国家气节大于小家气节。
最后作为终结,赫连孛熟练的应用自已的老本行,对李唯行礼而后,拱手恭敬道,
“陛下承昊天眷,秉火雷之威,震铄八荒,天命攸归。
臣请以‘立夏之日,盛德在火’为贺,昭告天下黎民百姓——此非灾异,实乃祥瑞!”
好一个赫连孛!
好一番焚太后遗躯非大事也!
果然非大事!
此乃顺应天命!
张柬之上前拱手,做足了聆听甚至好比听从先生教导之态。
“赫连侍郎所言深契宸衷,允协天理,某敬服。”
而后转身便对李唯叩拜忏悔认罪道,
“臣等愚昧,罔窥圣心,几隳(hui,一声)国祚龙脉攸关之业,罪当万死,伏乞天威降罚。”(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没办法啊。
张柬之平时不这样咬文嚼字的。
可他如今作为长安玄武门之首,不拽几句而在日后翻阅史官记载时被批判丢了长安旧党的颜面,那是要出事故的。
本以为匡扶李唐以后便可高枕无忧,谁曾想……
若是不进步,连为陛下尽忠这档事都轮不到他了。
因还只是复国初期,连竞争内卷它都是良性且发自内心自主自愿的。
而这时,所有人都未曾想过,这所谓的复国、建国初期的时间、规模,除去陛下本人以外所有人心中都没有数。
【《张柬之传》:臣初随陛下于玄武门复变之际,窃以为圣心惟在匡复李唐,正本清源,使神器重归旧都耳。
然及至天宁迁都,方悟陛下深意非止于此,乃欲革故鼎新,涤荡乾坤,以镇国门为天下主,立万世不拔之基。
今臣虽知天命有归,然陛下鸿图未竟,征途何止?
每度唐师所至,以为天涯海角,然陛下必挥鞭远指,辟疆万里,若神龙不见其尾。
老臣垂暮,唯寄言后世子孙:倘得见重洋彼岸之景,家祭之时,勿忘焚黄纸以告乃翁。】
张柬之果然不负其盛誉,饶是天道也未曾削弱其脑力。
李唯起身,甚至走上前将张柬之扶起,道,
“张平章不必如此自咎。
卿之忠悃,朕素知之。此非卿之过,乃立身处事之异耳。
朕岂能因武氏曾居太后、皇后之位,或诞育之私,便枉法纵凶,任其荼毒苍生,屠戮忠良?
贞观老臣,弘道贤良,得善终者几人?
屈指不过三五。
未死者隐姓埋名,流离十数载,每逢亲眷忌日,唯能遥祭北望,涕泗阑干而已。
今妖后虽殁,若依礼入土,享祀有地,然我李唐忠臣、宗室,多少骸骨曝于荒野?子嗣飘零,竟不知先人坟茔何在!
忠良既蒙此难,朕焉容妖妇长眠九泉?”
“臣本樗栎,幸沐天光!”
本来,这一场玄武门前的对话,就该当结束了。
可赫连孛虽老,但他却并未老眼昏花。
远远的,他看着内侍丧着脸,小碎步的疾走到李旦身边便察觉到了还有事端。
他下意识的看向李老,见李老细微的对他颔首,并抖了三下右手的袖子,赫连孛便懂了。
这是李老效仿陛下锦囊之术的预案暗号之一——李旦被圈禁的孩子出事了。
赫连孛最擅长这种临场发挥的事情了。
他虽然还在打腹稿,但已经拿袖子遮掩住了面孔,过了约莫有三息之后,才发出了那种因呼吸不顺畅而产生的抽泣声音。
赫连孛‘一战成名’,他的行为自然备受关注。
就比如说,此时果然有人问道,
“赫连侍郎可是身体不适?”
“非也,非也。”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