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这眼看要下雨了,不如移驾乾清宫吧?”
和珅小心翼翼地说。请大家搜索(六零文学)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乾隆抬头仰望漆黑的夜空,一点水滴正好落在他的嘴唇。
“传旨,赐宴乾清宫!”
他挥手说道。
只是哪里来的骚气啊?
他一脸疑惑地看着身旁亲信太监。
“皇有旨,赐宴乾清宫,武百官,耆老乡贤,诸藩贡使,同入乾清宫共庆万岁寿诞,同欢大清盛世!”
那名太监扯着嗓子喊道。
那些正在午门前表演的武百官们立刻山呼谢恩,然后纷纷起身向午门走去,而那些颤巍巍的老头们也都拄着拐杖跟随,连那些藩属贡使一同向乾清宫走去,这段距离可不近,得有近一千米呢!不过为了体现与民同乐,乾隆和那些颤巍巍的老家伙们一起步行,在华盖和各种仪仗下像电视里的表演般,连群臣在内几千人灯光下大游xing也算蔚为壮观了,尤其是那些老家伙们,一个个簇拥在乾隆周围,很多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这都是老乡贤。
普通穷老百姓哪有资格来皇宫。
这些里面不少都告老还乡的前官员们,此时重睹天颜,再次侍奉皇身旁别提多激动了。
因为南北事实隔绝,这些耆老乡贤都是北方各省的,他们也别无选择,只能团结在乾隆周围,借助蒙古骑兵和八旗军保护他们的产业,所以此时他们对乾隆的忠心也是没有任何表演成分的,此时的大清朝野完全可以说是团结一心的。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一切到此为止了。
因为在这支队伍进入午门时候,另外一支队伍也进了东华门。
此时东华门附近所有宫女太监侍卫士兵之类都被吸引去伺候皇了,毕竟那里有一千多老棺材瓤子,说不定哪个一激动倒在半路了,宫能机动的人手全都在午门到乾清宫这条线,东华门只有不多的几个守军,这里是皇宫东门,但和外界还隔着皇城的东安门,根本也不是什么防御重点,平常其实也是几个守门的。在那太监引路下根本没遭遇阻挡,七八十名身穿僧袍的佛爷们进入东华门,迅速穿过空荡荡看不见一个人的大学士直堂,在临近协和门的时候,所有佛爷全部脱下僧袍从里面拿出捆在身的燧发枪和刺刀,甚至还有人拎出了黑火药的陶瓷手榴弹,这些都是在工部当差的老工匠信徒负责制造,连枪管之类部件都是在工部下属的工场制造然后偷出来的。
和原本历史的天理教不同,这时候林清这支人马无论组织能力还是装备水平都远远超出。
毕竟圣教民间影响力远不是小打小闹的天理教能。
尤其是北直隶汉人很多都经历过次杨丰大闹京津,对于仙尊的神仙形象早已经建立起来,无论北京外城欣赏过皇城大爆炸的汉人百姓,还是那些在天津参与过狂欢的都是圣教的预备信徒,然后圣教版八卦教一传播,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了。此时京津一带圣教信徒不下十万,只是他们顶着八卦教的名字,而八卦教在京津的传播已经多年,地方官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有所勾搭敛财的。原本历史林清从嘉庆十年喊出了造反口号,然后天理教照样半公开地在北京一带传播了八年,期间几乎所有地方官都知道,但却没有一个人管,不但发展出太监信徒,甚至还发展出旗人信徒,在他动手前至少三批告密的,还是没有一个人管,最后让他杀进了皇宫。
有这些信徒做依托,林清这些人想做什么都很容易。
否则这皇宫里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太监配合。
此时连给他们做内应的太监都接过了几枚陶瓷罐子做的手榴弹,或者也可以说是霹雳弹,然后和端着刺刀的燧发枪的林清等人直冲向协和门。
到了门前后,那带路的太监毫不犹豫地一脚踹开了门。
乾隆正好转头。
那太监冲着他一笑,紧接着一手一个引信燃烧的手榴弹,毫不犹豫地从协和门的门洞扔了过来,几名背对协和门的大内侍卫还没反应过来,一个个愕然的看着脚下这东西,下一刻爆炸的火光骤然膨胀开,巨大的爆炸声瞬间击碎皇宫的和平。
“有贼人!”
乾隆惊叫一声。
他旁边一个八十多的老乡宦一哆嗦直接坐在了地。
在弥漫的硝烟,林清率领的死士呐喊着涌出,他们面前满广场的清军绝大多数都没反应过来,这些死士以最快速度举起枪瞄准前方也不管目标是谁,反正扣动扳机打行,打完一轮子弹后,直接挺着刺刀当长矛使,不管大内侍卫还是官员甚至那些耆老乡贤看见一个捅一个,几十名死士如猛虎般杀进数千人群,还有人不断扔出陶罐手榴弹。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