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霉味混着檀木的暗香,王景行的手电筒光束在青砖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他的手指抚过冰凉的盔甲,旁边是一个细长的楠木盒。
木盒表面细腻的纹理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润,盒盖上铜制的螭龙纹扣在灯光下泛着幽幽冷光。
楠木盒被王景行打开,一股金属特有的冷冽气息扑面而来。
一柄错银铁装牛尾大刀静静躺在丝绒衬布里。
刀身精钢锻造的肌理在光线下流转,刃口薄如蝉翼,在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时,竟折射出一道寒芒,恍若能将这凝滞的空气割裂。
王景行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把错银铁装牛尾大刀。
刀身采用精钢打造,全长约三尺六寸,刃长三尺,刀身最宽处约一寸半,从刀背到刀刃逐渐变薄,刃口锋利无比。
刀身整体呈现出一种冷峻的金属光泽,犹如秋水般澄澈,却又透着无尽的寒意。
刀身上运用了精湛的错银工艺,刻画出精美的图案。
在刀身靠近刀柄处,一面错银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龙身蜿蜒盘旋,龙鳞细致入微,龙口大张,仿佛在咆哮着展现其威严与霸气。
另一面则错银雕刻着多尔衮的封号“睿亲王”三个字,字体刚劲有力。
刀柄长约六寸,粗细适中,刚好适合手握。
在刀柄的表面,包裹着一层黑色的鲨鱼皮。
刀柄的两端镶嵌着精美的银质护手,护手呈圆形。
刀镡为银质,呈椭圆形,直径约为三寸。
刀镡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面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另一面则是一朵盛开的莲花。
刀鞘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外面包裹着一层黑色的皮革,皮革表面光滑细腻,质感十足。
在刀鞘的前端,错银雕刻着一条小龙,小龙的形态与刀身上的五爪金龙相似,但更加小巧精致,仿佛是五爪金龙的化身,守护着这把宝刀。
刀柄的黑色鲨鱼皮经过岁月摩挲,早已褪去了最初的锐利,变得柔软而富有韧性。
当王景行握住刀柄的瞬间,银质护手在掌心沁出凉意,椭圆形的刀镡上,凤凰与莲花的雕刻栩栩如生,一刚一柔间,尽显皇家器物的精妙构思。
将战刀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王景行的目光被一旁沉重的紫檀木箱子吸引。
箱盖上的铜环被岁月磨得发亮,他深吸一口气,用力掀开箱盖。
刹那间,一股混合着墨香与樟脑味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整箱古籍整齐排列,泛黄的书页间仿佛封存着历史的呼吸。
粗略一看,居然有《金刚经》《心经》等佛经的满、藏文译本。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等萨满仪式典籍,以及有满汉对照的《孝经》《大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
最让王景行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一本朱元璋著的《御制大诰》
这是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所著的严刑峻法文献,可能在清初政权草创期,被多尔衮视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参考。
王景行心想,看来传说多尔衮爱读书是真的。
不过这些古籍在地下室放太久了。
虽然保护措施做得很好,但也都已经很脆弱,一旦搬出去,稍不小心就会损毁。
除此以外,就是两个大箱子。
第一个箱子开启的瞬间,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地窖。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