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吧,有什么紧急军情需要你来这儿禀报呢?”
杨锦瑶优雅地坐在椅子上,身姿婀娜,仪态万方,缓缓说道:
“我哥是离水府担任水利通判一职,前日在巡视各处水利行情时,得到了一个线人密报,曾在绵江上游敌北城那块地方,发现了一个天然洞穴!”
李方和宝应公主都神情专注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关切。
杨锦瑶继续说:“那天然洞穴距敌北城倒是非常近,只是那线人告诉我哥哥说,这洞穴里面曾经发生了极为惨烈至极的人间灾祸。”
说到这儿,她的声音慢慢低沉下去,脸上满是悲痛之色,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惨状,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宝应公主听后,一双眼睛中缀满了泪花,那泪花如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顺着脸颊缓缓滑落。
李方则紧紧握着拳头,关节泛白,手臂上的青筋暴起,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与震惊,说道:
“这么说昨天杨飞就想禀报给曾府主,只是三进府主大门未遇到,今天一大早就前往那里核实,让你代为禀报了吗?”
杨锦瑶点头道:“是的,我哥早上就亲自赶赴现场了,来不及与李府主招呼一声,特让我来汇报此事。”
李方转头看向宝应公主,平心静气地问道:
“公主殿下,你看这事该如何处理?”
宝应公主平静下来后,坐在那儿沉思片刻,她的眼神深邃而专注,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才缓缓说道:“李府主,此事我看并不同寻常,曾有妖孽之人参与,这五万多人血祭,不会那么容易完成的,并且这地方我们得去看一眼现场,如果这只是一个血祭起始,那后面图谋会更加大!我们钦天监曾记录了此类血祭事件多起,从古至今,血祭事件屡次发生,只是有的时候非常隐藏,无人发现而已,但是从那些后面现场遗留的物品来分析。”
李方在钦天监时也翻看了一些这方面的典籍,对此略知一二,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而杨锦瑶则满怀好奇地听着,眼神中满是求知欲,犹如一个渴望知识的孩童。
宝应公主接着说:“这次血祭从你刚才所说,应该是发生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般这样的血祭事件,应该是为了召唤什么魔物,或者是修炼什么邪术之类,这只是一个前奏,我们得谨慎,李方,我看这事你得慎重考虑起来!”
说着,她又看了一眼李方,再次用严肃的口吻警告,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在向李方传递着事情的严重性。
李方思索片刻,说道:
“行,那我把这边的事情安排一下,我们俩,各三人都去现场看看吧。”
刚想说二人时,他看到杨锦瑶杏眼中射出的火光,那火光仿佛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斗志与决心,立马转变了口吻。
宝应公主一双大眼睛转头看了二人一眼,笑嘻嘻地说道:
“好吧!”那笑容犹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明媚。
与此同时,在黑风国贵使驿站里,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阴暗的角落里,烛火摇曳,那微弱的光芒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
墙壁上的影子随着烛火的晃动而扭曲,更增添了几分阴森的气息。
太子殿下满脸怒容,额头上青筋暴起,犹如一条条愤怒的小蛇,看着手下那帮人,怒气冲冲地说道:
“你,还有你,说说,我们该如何办,难道就这样看着这件事情办得如此失败吗,要知道这可是本太子第一次领旨办事!”
一名年纪大的官员见状,连忙上前劝慰,他弓着背,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是贴上去的面具,显得有些虚伪:
“太子殿下息怒,息怒,这事我看我们还得与黑风国主再商量商量才行!”
太子殿下听后,更加恼怒,一脚踢翻了身旁的凳子,那凳子在地上翻滚了几圈,发出沉闷的声响,吼道:
“商量,如何商量,那国主就是要开战,就是要与我们为敌,如何商量?”
发泄了一通后,他慢慢平稳了下来,喘着粗气,胸脯剧烈起伏,看向自己开科拉贤的三人,问道:
“周时,你说说看,我们该如何办?”
周时,作为这次开科最优秀的一位,也是快要达到了凝元境境界的才子,听到太子点自己的名字,立刻站了起来,身姿挺拔如白杨,恭敬地说道:
“太子殿下,昨天与国主朝会时,呼风国主似乎并没有想与我们开战的想法,只是后来那个红袍人怂恿才有了这想法。他只想占便宜,占到了我们的便宜就罢休,我们可以让敌北城或者是离水府主来与国主谈判。”
“什么意思,太子殿下在这儿谈判都不成功,还让一个离水府主四品官员来谈,或者是一个六品官员来谈?”
一边坐着的另一位人立刻站起来反驳,他双手抱胸,眼中充满了不屑,那眼神仿佛在说,这就是第一名,见识如此低下。
太子殿下也疑惑地问道:“是呀,我在这儿,人家都不谈,再让离水府主谈,这不是更谈不了吗?”
周时不慌不忙,向前走了两步,步伐沉稳而自信,缓缓解释道:
“太子殿下是万民敬仰,将为圣主之人,岂可有污点在身,那离水府主只是一介小官,去取自在圣主意向之间,如果他来谈这些条件,殿下背后拿捏,这样不就能与呼风国主达成一致吗?关键是我们这还在人家地盘之上,如果不能妥善完成此事,我们寸步难行,京都三五十王子可都是虎视眈眈的,太子殿下可不能久居朝外!”
“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太子殿下早日脱离险地才是上策,这骂名就让离水府主担担,再苦苦边角料损失,太子殿下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另一个官员看了一眼周时,面上浮起谄媚的笑容,那笑容让人感到恶心,立马恭维起来,他心里想着这黑风国驿站实在无聊,连个小歌女都没有,还是早点回京都,才能享受那偎红依翠的生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劝慰太子殿下,让他作下割地求和的决定,好让大家早点脱离这艰难处境。
太子殿下紧锁眉头,在大厅中来回踱着方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仿佛是他内心的挣扎与纠结的回响。
他的内心十分纠结,难以做出决定。这时,周时又提议道:
“太子殿下,我建议可以请黑风国主嫁一女作为太子殿下侧妃来加强两国之间和平象征,这样我们回到京都,圣主肯定赞赏有加。”
一位姓胡的先生立刻提出异议,他捋了捋胡须,那胡须花白而稀疏,说道:
“黑风国主嫁一女似乎不妥吧,黑风国主可只有一个女儿,看管得宝贝异常,这事难以成形,周时,这办法不太妥当。”
周时却笑着解释:“太子殿下,胡先生,此言差矣,黑风国妙龄女子比比皆是,呼风国主义女只会更多,我们娶他一个义女,难道呼风国主还会为难我们吗?”
众人一听,心想,这周时倒是考虑周全,连退路和糊弄圣主的招数都想好了,打着娶公主求和平的幌子,让出部分利益,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