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穿越小说>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番外第11章 延安试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第11章 延安试耕(1 / 1)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六·北京至延安官道,雪粒扑打在考工院车队的油布篷上,王巧儿掀开轿帘,见铁锚会匠人正低声交谈。她摸出袖中验铁片——浸过松烟墨的铁片边缘,锚链纹与犁铧「景明」刻款遥相呼应。

「王女史,」匠头策马近前,「过了榆林卫便是延绥镇。」他压低声音,「林瀚派来的监工里,有工部铁作局老匠头。」

王巧儿翻开《农政全书》「农器图谱」,指尖划过「犁壁可换」图示——此图改自《武经总要》,表面注着「宣德五年匠作监造」。「无妨,」她拨响算盘,「且看咱「三炼三验」的铁犁如何服众。」

车队行至居庸关,王巧儿取验铁片对雪审视。铁片泛着幽蓝,那是松烟墨与醋淬炼之效。她忽然忆起朱厚照在文华殿所言:「宝船龙骨匠人,今当使铁犁扎根土地。」遂摸出《天工开物》残页,将「凡铁炼至五火,渣尽铁现」批注抄于《农政全书》扉页。

正德元年十二月十二·延安府的黄土地在暮色中泛着铁青色,王巧儿踩着冻硬的田垄,见延安知府张恪已率老农候在田头。她叩开木箱,露出裹棉絮的三角犁铧——犁壁曲面刻着细如发丝的螺旋纹,标为「赵过垄距算例」。

「张大人,」她以验铁片按向犁铧,「依《宣德农具谱》「辨铁色」法,铁杂则显青斑。」移开铁片,犁面光洁如镜,「三炼三验后,杂质不足一成。」

老农们凑近,见铁片映出佝偻身影,私语渐止。王巧儿趁热打铁:「此犁用龙江船厂「景明班」古法铸造。」她指犁铧「景明」刻款,「当年宝船匠人,今为咱铸犁保产。」

话音未落,工部监工闯入:「慢!此犁形制古怪,必是奇技!」

王巧儿不慌不忙翻开《农政全书》「耕织篇」:「宣德《匠作则例》载「犁壁可换」之制,」她指书中插图,「虽未注字,却与《营造法式》「减力弧」相通。」——此图乃昨夜以松烟墨补绘,笔法仿明初匠人。

张恪适时递上伪造的《宣德炼铁秘录》,内页「螺旋纹炉壁」标为「古法炼铁之要」。王巧儿指尖划过「炼铁保产」四字:「此乃宣德匠人不传之秘。」

老农们见图文并茂,窃语渐息。王巧儿牵过耕牛,将犁壁倾角调至三十度:「黄垆土需深耕五寸,垄沟宽一尺,此「一亩三甽」之法。」耕牛迈步,铁犁入土,冻土块翻作整齐垄沟,阳光映着犁铧曲面,隐约照见书页空白处的受力分析草图。

「快看!」张恪指犁过的土层,「土块碎如齑粉,比木犁深两寸!」

老农俯身丈量垄沟:「果真五寸!这铁犁......」

王巧儿摸出张恪伪造的「汉犁壁残片」拓本:「文渊阁藏《泛胜之书》注「深翻者,土细如面,保产十日」,」她比对拓本与犁壁,「「深」字笔法与犁深正合。」

忽闻马蹄声骤,工部尚书林瀚八抬大轿碾冰而至。王巧儿瞥见轿帘掀开,紫髯下脸色铁青。

「林大人亲临陕北,」张恪作揖,「可是验「赵过遗法」?」

林瀚冷哼,盯着铁犁:「代田法越权,这铁犁......」

「大人且观垄沟,」王巧儿截断道,「《齐民要术》「耕织篇」言,深耕「土细草死,粟麦倍收」。」她指书页,「贾思勰云「秋耕欲深,春耕欲浅」,今虽近冬至,「腊雪耕垄」可灭虫卵,正合农时。」

林瀚瞥见「土壤力学」四字,正要发难,王巧儿已抢先道:「此乃「土宜学」别称,源出《周礼·地官》「辨十有二壤之物」。」算盘珠子在书页划出轨迹,「垄沟间距以《九章算术》「均输术」算之,每亩省牛力两成,此「古法新用」也。」

林瀚哑然,见犁铧仅刻「宣德年制」,无他样痕迹,忽忆杨廷和临行提醒,甩袖道:「春耕若无收成,农政院需担全责!」

待林瀚车队扬尘而去,张恪近前低语:「好险,「土壤力学」险些露馅。」

「无妨,」王巧儿收算盘入袖,「以「土宜学」圆了。」她望向暮色田垄,压低声音,「明日冬至,以验铁片测土,就称《周礼》「辨土色」之法。」

是夜,延安府衙烛光如豆。王巧儿就灯调整垄沟公式,张恪送来热粥,瞥见书中「流体力学」图示旁,新注「汉赵过垄距算例」朱笔字。

「明日冬至,」张恪吹灭灯芯,「该让老农见识「代田法」真章了。」

王巧儿望向窗外雪粒,摸出袖中竹制算盘——顶端刻极小「工」字,轻笑低语:「冬至阳生,正是破土之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